“這是我參軍時的照片,當時也就十六七歲的樣子。心里就一個念頭,保家衛國,無上光榮?!闭f到當年的烽火歲月,兩次赴朝作戰、獲得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的革命老兵——集團離退休老黨員陳清波的話匣子就打開了,仔仔細細地和面前幾位給他送“精神食糧”的小年輕們談起了那段紅色往事……
一面旗 一盞燈 一團火
遍墻的老相片,被珍藏的各種勛章,無聲地訴說著主人的光輝歷程——
“1951年5月,戰爭進入相持階段。華東軍區抽調20名報務員入朝。南京集中后,我們(從各個部隊來的)即赴東北,入朝后,很快就分散前行。我與一位同志作伴前往。我們的電臺就駐在離清川江大橋不遠的山頭,敵機整天狂轟濫炸,企圖破壞運輸線。到了晚上,也不停歇。我們沒有進村住民房,就在田間地頭“露宿”。有幾次轟炸時,剛好從我們的山頭向下俯沖,最近處甚至都能看到人形。拿步槍打,只可惜速度快,技術欠佳,不然就能立戰功了。生死一線的時刻,說不緊張是假的。同伴比我年長,他就說了一句:咱們是黨的戰士,就是心中有國有黨有人民,上了戰場不怕苦累不怕犧牲的那種人。咱得挺??!這句話,我記了一輩子……”
黨,在陳老那一輩人的心里,就是一面旗、一盞燈、一團火,是他們前赴后繼、誓死捍衛的崇高信念,是時隔半個多世紀仍想拼了命保護的珍貴。
“這張是我和幾個兄弟姐妹的合照,我們一家有4個人都是當兵的!保衛國家和人民,這是我們的使命?,F在,看到當年拼命保護的國家越來越好,越來越強,我們比誰都高興?!苯洑v過戰火紛飛的舊時光,陳老特別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,對逐漸成長起來的年輕人也有著特殊的期待。
“毛主席說過,世界是你們的,也是我們的,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。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,正在興旺時期,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。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。孩子們,你們是趕上了好時候啊。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,一定要學好黨史,不忘歷史,宣傳好、總結好、傳承好、發揚好。我們這一代的接力棒就交給你們啦?!标惱险J真翻閱著青年們送去的《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》《習近平談治國理政》等書,深情寄語青年成長。
青年們向陳老了解生活訴求,陳老擺擺手,“我現在生活很幸福。除了聽力不太好,能吃能睡。每天早上6點準時起床,中午12點午睡,晚上10點半休息,比你們小年輕都要規律呢!”陳老還是老同志群體中有名的“智能設備學習達人”,每天固定的朋友圈心靈美文一天不落,原創,手動,互動,用他自己的話說,我這是在告訴我的家人朋友——我,好著吶!
我們都有這個信心,你們更要有
敲開余起翰老人的家門時,他剛從西溪濕地踏青回來,86歲高齡的他,身子骨依舊硬朗。
“我是坐地鐵來回的,現在的地鐵造得毛贊(漂亮)嘞,又快又穩。等到我們集團造的3號線好了,我是要去兜兜風的。杭州地鐵有大成的一份貢獻,作為一名老黨員,心里很自豪的?!?/span>
余老的家清雅簡樸,與懸掛著的“事能知足心常愜,人到無求品自高”的字帖一樣,透著濃濃的書卷氣。桌上擺放著《浙江日報》《都市快報》等報紙,關于“學習黨史”的內容已經被圈注畫滿?!拔覀円惨畹嚼?,學到老。其實對我們來說,這也是溫故而知新。這條路,一代代共產黨人奮斗過,拼搏過,堅守過。歷史是不能被忘記的?!?/span>
接過我們送去的《大成建設》合訂本,余老很開心,“我還是喜歡讀報紙,文字散著油墨香,別的比不來。一天不讀報,我就不習慣。離開企業多年,但我們都很關心他的一舉一動,就指望著能從報紙里知道一些大事要事喜事,缺不得、缺不得嘍?!庇嗬狭晳T性地在一版頭條的位置畫了個五角星,“好記性不如爛筆頭,圈起來不容易忘,經常有一些老朋友要來問我大成的近況。我得先學好了?!碑斂吹郊瘓F青年救火、獻血的新聞,余老很感動,直夸“大成青年就是有熱血、有擔當、有希望”。
余老最關心的,還是企業的發展。“發展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,我們那時候也是幾經起伏,最后都挺過來了。無論順境逆境,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,團結合力的狀態,奮斗拼搏的姿態,去闖去拼,是最重要的。有那么多大成人一起努力,集團在‘十四五’肯定會有更好的成績。我們都有這個信心,你們更要有!”臨別之際,余老再三叮囑,一定要把這句祝福帶給大家。認真的表情,溫暖了身邊每一個人。
聽黨話,跟黨走,到最需要的地方去——這是老一輩革命戰士在黨旗下的莊嚴承諾,也是戰爭歲月勇毅前行的不竭動力與信念支撐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。學史明理,讀史明智。學習黨史,就是要在思想上“重走長征路”,行動上挑起“歷史的重任”,傳承紅色基因,賡續紅色根脈,為奮力開啟引領浙建集團基礎設施板塊“十四五”發展新征程再創佳績,再立新功。